全球主流财经媒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期指期货>文章内容

剑指4000亿!这座江南重镇的野心,藏在动力电池里

时间:2022-10-19 16:43 来源:网络  阅读量:4683  
剑指4000亿!这座江南重镇的野心,藏在动力电池里

编者按:

随着近百年来汽车行业的加速触电,城市间的竞争不仅涉及下游车辆,还延伸到上中游的锂电池产业链。在城市加速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背后,新的变化正在酝酿。时代财经的“新能源汽车地理”将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设立一个新能源潜力城市。

常州南临太湖,北依长江,一直是苏南山水环绕的富庶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营商环境,迅速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生物医药、冶金、机械等产业闻名全国。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常州的制造业有了新的血液——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建设“新能源之都”已经成为常州下一步的发展蓝图。

10月6日,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创新航”,成为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也是常州历年来最大的IPO项目。截至10月17日收盘,中创新航市值达657.5亿港元。

中创新航公司总部位于常州市金坛区,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成为磷酸亚铁锂和三元锂电池领先的动力电池公司之一,可为主机厂提供所有车型的配套能力。该公司在此次上市中筹集了约101.02亿港元。

在中新航空的背后,常州聚集了300多家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建设“全球动力电池中心”,争做国家级产业集群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成为常州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常州遇见汽车电池

作为苏锡常的核心成员,常州曾经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光伏等产业闻名。但随着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常州也逐渐走上了新能源汽车转型之路。

是李常州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标志。

2016年8月,李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在常州武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奠基开工。制造基地占地50万平方米,设计产能30万辆。工厂分为一期和二期进行建设。全部建成后,李总投资将达50亿元。

2021年10月28日,第100辆李ONE在常州工厂下线,李成为国内轿车行业的新生力量。今年上半年,李常州工厂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截至2022年8月1日,常州基地累计下线20万辆Li ONE,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目前,李常州二期工厂正在扩建生产线。

除了李,还有很多知名车企在常州投资建厂,不仅有老牌新能源车企北汽新能源,还有造车新势力自驾游。9月30日,江苏省还与比亚迪签约投资常州二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其实早在2019年就在常州高新区建设了汽车产业园。按照规划,比亚迪在常州建设的汽车产业园年产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40万辆,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600亿元。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常州基地生产汽车超过5.6万辆。仅6月份,常州基地生产的比亚迪纯电动车型“元PLUS”产量就突破1.5万辆。今年的产量预计将超过20万台。

除了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在常州快速成长,成为当前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明星板块。

公开资料显示,常州目前有80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其中不乏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时代SAIC等头部企业。其中,中创新航和蜂巢能源的总部都在常州。目前,这些动力电池企业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据蜂巢能源董事长杨洪信2021年12月介绍,常州金坛区蜂巢能源四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规划动力电池年产能50GWh,投资高达150亿元。

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靖宇也在IPO前透露,公司正在增加产能,从商用车配套转向乘用车配套,并专注于三元锂电池。由此,公司将成为东风、长安、广汽等车企主力车型的电池供应商。

众多动力电池企业在常州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这也使得常州成为全国领先的“动力电池城”。

常州官方文件显示,今年上半年常州动力电池产业产值激增91.8%,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目前,常州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已超过700亿元,总量全球领先。其中,36家动力电池企业产值超亿元,3家企业规模超过50亿元。

企业加码,人才流入。

电池属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的细分,上游是原材料,下游是整车制造和服务。龙头企业的落地也带动产业链相关配套企业落户。以恩杰股份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也落户常州金坛。

据了解,锂电池材料龙头企业恩杰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的主要供应商,隔膜产能和出货量均居世界第一。随着恩杰股份等产业链配套企业的落地,长舟在动力电池领域逐步建立起了正负极材料、隔膜、电池、电池组箱及配件、BMS等完整的产业链,并进一步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的城市。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青蛟告诉时代财经记者,常州最突出的优势是动力电池产业链集群。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蜂巢能源、AVIC锂业、彭辉锂业、韩国SK集团等电池企业均在常州布局,还吸引了恩杰、贝特瑞、兴源材料、新伦新材、科达力、普泰莱、党生科技、海牧星等落户。“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中,电池企业是其他产业链企业落户最明显的推动力。”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近日对媒体表示,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常州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支持。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珠三角高级经理王文珍回答“为什么落户常州”:第一,常州地处长三角核心区,交通优势非常明显;二是常州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务和专班,大大缩短了江苏时代从成立到投产的时间;此外,常州、溧阳相继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在项目建设、土地使用、设备投资、智力转化、人才引进、产品创新和研发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常州打通了整个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更加完善。”王文珍对此评价道。

同时,这也是比亚迪、中新航等产业链企业看好常州的关键原因。

据常州电台报道,在9月30日比亚迪常州二期项目签约现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常州在新能源产业布局深远,产业门类齐全,集中度高,配套能力强,有利于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更好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来到常州,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技术人才和制造人才也在加速流入。

根据几家招聘网站的信息,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公司连续几个月在常州不断扩大招聘规模,“设备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封装工程师”等电池生产岗位需求相当火爆。据不完全统计,常州的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岗位有100多种,薪资水平集中在每月6000元至2万元之间。

据当地多位员工介绍,常州上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待遇优厚,在当地处于中上水平,因此吸引了大量河南省、安徽省、山东省等周边省份的技术人员和应届毕业生。

“常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人才需求迫切,招聘岗位多,待遇处于行业中上游。”一名今年进入新航的应届毕业生告诉时代财经:“很多同专业的同学都来了常州。”

陈金虎9月对媒体表示,由于政策好、产业好等积极因素,常州将在2021年吸引10.6万名人才。这10多万人才中,有相当比例进入了动力电池行业。

“以前这些中高级人才都去了一线城市。现在看来,正是因为我们的产业做得好,产业链集聚吸引人才,人才推动产业链发展,而这些人才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常州金坛区。”陈金虎说。

公开资料显示,金坛区是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恩杰等头部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所在地,也是常州正在打造的动力电池产业核心聚集区。

在今年7月由研究机构EVTank、艾维经济研究所、中国电池工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锂电池行业十大特色城市榜单中,常州位列第二,仅次于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福建宁德。

指4000亿的利剑,车和电池都有。

据了解,目前常州汽车产业产品已覆盖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器仪表系统等10多个系列,其中动力电池产业已形成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面向未来,常州也制定了新的目标——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和“全球动力电池中心”。

《常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省内领先、长三角先进的新能源乘用车协同“智造”制造中心、国内外先进的动力和储能电池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60万辆,规模达到120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28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1800亿元。

相比之下,中国头部汽车城市上海提出,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有望突破120万辆,产值3500亿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福建宁德提出,力争2025年锂电池产业链产值突破40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常州的目标不及上海、宁德,但鉴于后两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如果常州能在2025年实现上述目标,将足以使其跻身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前列城市。

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汽车城和动力电池产业城,常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的互动协同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常州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头部车企和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生产基地的城市。

但是常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还是比较有限的。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常州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有北汽新能源、李、比亚迪、自驾游等,但整体新能源汽车产能仍较为有限。今年1-7月,常州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超过11.8万辆。虽然在江苏省占比高达55%,但与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汽车工业强市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这意味着,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还是新能源汽车产能,常州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常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常州明确提出要不断提升李、比亚迪的产销规模——在常州新北区,要强化比亚迪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对电驱动系统、电空调系统、车载软件系统及相关核心配件等国内外优势企业的吸引,打造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在武进区,李是持续提升整车RD和系统集成能力的主要牵引力量;围绕充换电基础设施、座椅总成、精密零部件等特色领域和重点企业建立国际影响力。

通过这种方式,常州希望进一步提升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与当地动力电池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力争到2025年形成3-5家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2-3家在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企业。

事实上,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在产业链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常州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被企业普遍看好的城市。

“常州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在集群效应下,常州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余清教徒告诉。

责任编辑:牧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