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流财经媒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热点聚焦>文章内容

中新观林“镍都”金昌久久为功实现被森林环抱

时间:2024-06-26 06:01 来源:中新网甘肃  阅读量:7821  

既是“开门有绿、推窗赏景、抬头见花、纵步香泥”的浪漫花都,也是“花香树茂、天蓝地净、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经过多年以“三北”工程建设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和植树造林,被称为“镍都”的甘肃金昌市实现了被森林环抱。

金昌市林草局25日发布消息称,在“三北”工程实施45周年之际,该市聚焦防沙治沙重点、难点、卡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精心组织、精密部署、精准谋划,计划到2030年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退化草原修复等措施,完成建设任务100万亩以上,全力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蜂腰”地带,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域,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祁连山国家公园组成部分,也是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沙治沙重点地区,所辖一县一区均纳入“三北”工程建设范围。

多年来,金昌市先后实施了“三北”一期至五期工程,累计完成建设任务91.08万亩,极大改善了金昌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条件。

基于“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工业城市”这一基本市情,金昌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对远离绿洲生产生活区的荒漠地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在绿洲外围不具备灌溉条件的戈壁沙区,建立荒漠与绿洲过渡带,不断提高阻沙滞尘能力;对绿洲边缘具备灌溉条件的风沙沿线,高标准建设大型防风固沙林带。

根据甘肃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与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相比,金昌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3.9万亩、7.35万亩。全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程度连续“双减轻”,沙化土地植被盖度稳步提高,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稳中向好”。

地企联手、军民共建,企业员工和市民义务献工……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一直是金昌市坚守的信念,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自2000年以来,金昌市累计投入2.7亿元,建成东、西、南、北四面环绕、长34公里、占地面积2.5万亩的环城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实现了森林环抱市区的预期目标,每年安排400多万元财政资金用于管护。

作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首批试点城市,金昌市近年先后上线运行3个项目,公众参与人数达4.5万人次,累计网上捐款230万元,义务植树尽责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金昌市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约182毫米,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8倍,而苗木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长期稳定的灌溉,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成为重要措施。

金昌市投资上亿元建成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8万立方米,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金昌市环城防护林利用中水灌溉比例已达50%,大幅度减轻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提升了城市外围林带的防护功能。

位于金昌市金川区西南部龙首山脉北坡,有中国最大的人造天坑——露天矿老坑和亚洲最长的主斜坡道,曾经满目皆是寸草不生的矿渣和乱石堆。2010年,金昌市和金川集团因地制宜,累计投资2.98亿元,动员各方力量建设金川国家矿山公园,目前已在此种植了百余个品种的70多万株苗木,全面绿化了8座山体、8条主干道,造林总面积达3000亩,林带总长近300公里,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

为有效庇护金川区北部农田村庄,金川区2021年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实施金川区绿洲边缘经济型生态防护林建设PPP项目,绿化全长22.5公里,营造经济型生态防护林7916亩。该项目在绿洲农区外围风沙前沿竖起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对金昌市区以及周边19个行政村起到防护作用,进一步增强农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责任编辑:笑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