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会正式闭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高屋建瓴的部署和安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提振信心、经济复苏是今年的主旋律,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看看专家学者们都怎么看?
提升民营企业信心是重点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贡献了50% 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优势,其发展和壮大对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快速恢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民营经济是我国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力量,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化、市场化原则,进一步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建立助企纾困常态化机制,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和经营运营成本,持续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张晓燕告诉中国网财经,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降低融资成本、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措施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这不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增加企业投资的信心,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市场参与度,进而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必须要鼓励科技创新。”张晓燕谈到,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增强市场信心。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能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对中国网财经谈到,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是提振信心的关键板块。
魏晨阳建议,发挥保险增信保障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推动保证保险、财产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各类保险发展,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提振消费是经济复苏关键
田轩谈到,今年经济复苏的关键点在于提振内需。我国经济发展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主要是内需不足,而内需又包含消费和投资,其实最为主要又是消费的不足。所以复苏的关键点是消费拉动效应是否能够达到预期。
消费的前提是要让老百姓有钱花,实际上就是扩大就业,让老百姓有稳定的收入。
在加强就业支持方面,张晓燕提出,要加大促就业政策力度和准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帮助和支持企业保障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和质量。保持稳定的就业形势,促进就业率的不断增长,可以增强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的整体好转。
据梳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就业”一词近30次,其中,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缓解居民未来可能的支出风险,提振消费信心。”魏晨阳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防范家庭灾难性医疗费用支出风险。同时探索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扩大第三支柱养老金比例、加强其与一二支柱的协同效应的任务中,注意与发展REITs这样的长期投资工具相结合,不断增加家庭财富增长的可持续选项,进一步稳定居民的长期消费预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